苍劲秋日,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正是我们长养浩然正气之时节。10月17日中午,我校全体高一年级开展了《至德五常》之孔子专题讲座活动《真假孔子辨》。
讲座由语文组谷谢爽老师主讲,她带领大家认识孔子的真假面貌,让我们更全面、真实、理性地了解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先哲。


谷老师一开始便提出了问题:我心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于是老师顺势列举了几个评价孔子言行思想的观点,让同学们辨析哪些是真实的孔子、哪些是对于孔子的误读和曲解。老师娓娓道来,一一剖析,为我们擦去历史的涂抹,呈现孔子真实的形象。

谷老师借孔子热爱音乐以至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一改我们往常对孔子的印象——他亦是有血有肉、至情至性之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般有情趣的孔子,令我们更觉亲切。仿佛横跨这两千年的时代隔阂,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圣贤自适自得地吟咏着歌曲缓缓回家的样子。

高一学生表演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改编的短剧《陈蔡绝粮》
高一(3)班的陈阳、顾逸飞、陈一帆、沈诗涵同学换上汉服,佩带君子剑,向大家表演了“陈蔡绝粮”的故事。孔子被困陈蔡之间,依然“弦歌不绝”,依然不改其养仁行义度众生的大志。
扮演孔子的陈阳同学结尾一席话慷慨激昂:“天下无道,但不正是天下无道,才需要我们去承担吗?他们嘲笑吧,讥讽吧,唾弃吧,他们忽视吧,阻碍吧,围困吧,但我不会改变,道也不会改变!”同学们将心比心地感受孔子在逆境中也没有放弃自己对“道”的信念与坚持,更进一步体会“颠沛必于是”’的人格力量。
我们对孔子的仁是否有着曲解?谷老师带着学生们分辨“真假孔子”。“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从这段片段中,我们便可懂得孔子并不算提倡“以德报怨”,这真是解了我们的大惑——“仁”非仅仅是谨厚、无言、无为、善柔,或者仅仅是怀着爱人的心而已,而是要明辨是非,以正直的态度、不卑不亢地与他人交往相处。“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正如《大学》所言,仁是要权衡是非而为之的,是以生生不息地长养更多人的精气神为标准。
最后,谷老师便为我们讲解了百年来对孔子抨击的缘由,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通过扭曲利用孔子思想,来维护其统治、保护其既得利益。这便是历史中的孔子,也是我们要警惕的“假孔子”。而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至德五常》的学生,能够分辨“真假孔子”便是重中之重。

我们不该从别人口中认识孔子,应该自己通过阅读原典,去认识真孔子与孔子的仁义思想,打倒假孔子,真孔子就向我们走来。他从一位教科书里的圣人,变成了一步步能走近、能追随的德高望重的先师。
这一堂仅一个小时的香山美育课程,令同学们受益匪浅。随着对孔子的进一步认识与学习,我们也更能领悟“敬贤、尚美、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让我们将源远流长的仁义文化铭记在心并传承下去,养足浩然之气,笃行圣贤之道。

我校国学校本教材《至德五常》
撰稿:高一(1)钱盈颖 高一(3)叶心怡
照片:信息中心
审稿:曹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