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例——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作者:德育处     发布时间:2018-1-6 点击数:469

第一课    公共生活   注重规范

第一框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公共生活,知道公共生活不仅领域广泛,而且多种多样,并懂得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从而为学生将在这个广阔的天地施展智慧和才能奠定初步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小组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了解社会公共生活,懂得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观看、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对社会公共生活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热情,懂得社会公共生活对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并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观察家庭至学校两点之间的人们生活情况,来感受公共生活。

(2)要求学生收集并识别各种各样卡,来感受人们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

(3)要求学生准备自己熟悉的话题,举出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方式。

(4)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明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理解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

2.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收集报刊、杂志、网上资料或亲身经历来体现社会公共生活与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事例,并把它制成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了解公共生活的小实验,要求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从自己家里到学校这个区域间你所看到的人们活动的主要景象,人们分别在从事哪些活动?你有怎么样的感受?比如“公共生活”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没有不同,“公共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你愿意不愿意参与这种“生活”等,并把这些感受写在书本上的“操作平台”中的“色块”里,然后进行交流,与同学分享你的体验。

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和一些感受。(略)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交流、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确丰富多彩,除了我们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外,还有更为广阔、还有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熟悉、去体验、去从中学习知识的社会公共生活,这是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个广阔的天地既供给我们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也是我们未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社会公共生活以及保证其正常进行的一些规则、秩序等。

【媒体出示课题】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板书)

【出示媒体】

1、社会公共生活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什么不同?(板书)

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呈。

2、什么是公共生活(板书)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更广阔的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的共同生活。

【说一说】在暑期中,你关注过哪些公共生活?你参加了哪些公共生活?你通过什么渠道参与了这些公共生活?

生:(略)

师:无论个人、家庭或学校,都离不开公共生活。人们的吃、穿、住、行,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等,都是与社会公共生活密切相关。个人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渠道有很多。在现代社会,个人和社会公共生活之间,搭建了许多“桥梁”。比如:通过“刷卡”,我们可以进入到社会公共生活的许多领域。

【媒体显示】各种卡

请六位同学说说这些“卡”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可以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哪些领域?请几位经常使用卡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使用卡的感受。

学生交流:略

生1:我用电子消费卡到超市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一卡在手,感觉很方便。

生2:有一次,我发高烧,我用社会保障卡到社区医院挂号,享受了挂号费、医药费记帐,非常方便。

生3:我每天乘公交车上学,使用公交卡特方便,卡里钱用完了可以继续充,充了可以再用。

生4:我去书店买书专门办理了会员卡,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生5:我在学校里办理了学生卡,可以凭卡吃饭、借书、到小卖部买东西吃。

师:看来同学们对卡了解很多,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对卡的运用,因为对卡的选择折射出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如前一阶段电视上播放了形形式式的“卡奴”,并反映了这些人对待经济生活的态度。实际上,“刷卡”只是我们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进入社会公共生活并不都需要刷卡。

【媒体显示】讨论: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方式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略

【媒体出示】3、公共生活多种多样(板书)

教师:从刚才的学习中,可以看出:公共生活是多种多样的。

【多媒体显示】

片断一:人们到超市购物、消费

片断二:选民选举人大代表、群众反日游行

片断三:人们利用双休日到县图书馆、新华书店阅读书刊;到少年宫、俱乐部、博物馆、科技馆等参加活动,到电影院观看电影、戏剧。

师:请同学们看P5归纳一下,上述片断属于哪些领域的公共生活?

生1:片断一是经济领域的公共生活。

生2:片断二是政治领域的公共生活。

生3:片断三是精神文化领域的公共生活。

师:这三位学生讲得很好,请一位同学朗读P5《公共生活一角》

学生朗读:略

教师归纳:同学们,人民广场这个公共生活的一角,折射出我们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繁忙、祥和、充满青春活力的都市形象,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社会公共生活画面。大大激发了我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愿望和热情,使我们更加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爱上海,就让我们从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做起吧。

【视频短片】:《上海》

【媒体出示】4、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板书)

师:什么是公共秩序?

生:略

【媒体出示】(1)什么是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就是公共生活有条理、不混乱。

师:凡是公共生活,必须有相应的公共秩序。如:社会治安秩序、公共交通秩序、商品市场秩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秩序、公共卫生秩序、居住环境秩序等等。

【媒体显示】

片断一:繁忙的交通路口,闯红灯、乱穿马路      属于公共交通秩序

片断二:热闹的菜市场脏、乱、吵                属于商品市场秩序

片断三:小区居民违章搭建                      属于公共卫生秩序、居住环境秩序

片断四:破损的公用电话                       属于社会治安秩序

师:公共秩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保障、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媒体出示】(2)公共秩序是公共生活和谐的基础,也是维系公共生活的纽带。凡是公共生活,必须有相应的公共秩序。(板书)

为什么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媒体显示】①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板书)

【媒体显示】 在一些地方都曾经发生过因为在突发事件中混乱拥挤而造成的事故,请同学们看材料:《香港双层巴士途中着火,百余乘客有惊无险》、《密云灯会惨案》。议一议:在人群密集的场合发生意外事故,大家怎样做才能迅速安全撤离,避免更大事故的发生?

【学生交流】

生1:应该镇定,不能乱叫,要听从有关管理人员的指挥,统一行动。

生2:应该让老人、小孩、行动不便者先离开。

生3:应该站出来组织人们先安静下来。

生4:应该排好队伍,有序撤离。

……

师:是的,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发生意外时,关键的就是镇定,听从指挥,保持秩序。这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风尚和道德素养。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公共场所成为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公共场所秩序良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舒心的感觉,保证和促使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反之,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媒体出示】②公共秩序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板书)

师:请同学一起朗读P8“阅读天地”

【媒体出示】③公共秩序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板书)

社会公共生活必须有规则。(板书)

【视频短片】:《美丽的张家港》

师:公共秩序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有无良好的秩序是衡量一个地方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公共秩序良好,社会生活就会和谐有序,社会和谐有序又会促进这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浦东一员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份责任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取得的良好成果保持下去,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框内容后,把感受到的公共生活写出来,并上传到校园网交流。

2.对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活动的同学予以表扬,并将其表现记入学业成长手册中的课外实践活动栏目。

3.对课堂上积极思维、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活动、课堂交流发言进行自评、互评,师生评,评价设立优、良、合格等第。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  公共生活  注重规范 的第一框,重在引导学生重视观察和研究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公共生活,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来对公共生活的认识上多一些思考和设想,指导他们开始去关注公共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应有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着眼于学生对公共生活的理解来认识,引导学生着眼于从身边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一定情景材料来分析,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有趣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整堂课真正做到了“听”、“做”、“想”、“讲”的有机统一。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当前在线人数:3951;累计访问人数:1867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