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绿色指标导向——2016学年上海市香山中学学校课程方案

作者:课程处     发布时间:2018-1-3 点击数:517

2016学年上海市香山中学学校课程方案

课程理念

学校坚持学生发展本的课程理念,以“以美立校、立美育人”的办学思想引领渗透、补充、拓展、延伸、增强、提升整合美育特色与学校课程充分挖掘和开拓美术教学内涵和外延,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实现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美育功能,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课程目标

1.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基于上海市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标准,将特色课程全部纳入整个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开设以服务特长学生、体现办学特色为宗旨,以创建一流的“美术+美育”的特色课程,开展适合特长学生所必备的以艺术人文修养为主的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

2.学生培养目标:基于我们对教育的互补性特征、错位发展特征、过程和内容的多元性特征的认识,确立让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终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以美促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提高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把美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自觉地将立美渗透到教学中去。建设一支“教师形象气质美、教学设计精当美、教学过程优化美、教学语言艺术美、师生关系和谐美”为目标的“五美品牌教师”。将“人人都是美育工作者”成为香山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一)学校课程安排总体原则

根据上海市沪教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6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精神和学校2016学年度的课程设置总计划,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特长学生的特殊需求。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安排相应课时。

(二)学校特色课程安排总体方案

学校以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美育龙头课程,全面奠定美育基础。为此,对国家课程计划《艺术》学科中的美术因素予以校本化调整,从目标、课时、内容、教学、评价等相关要素着眼,分年级、分阶段编制学校美术教学课程纲要,依据美术教学的内容及学生学情的现状,实行流动分层教学,都凸显“做强”的意涵,为学生在拓展课程的分流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和分层教学的要求,针对高考新增的写生等内容,我们已着手进行改版,初稿已完成。课程设计从知识到技能,从艺术到人文,为我们的学生奠定了美育素养发展的基础。


附件香山中学初中2016学年课程计划

课程

科目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础      型

语文

4

4

4

4

数学

4

4

4

5

英语

4

4

4

4

思想品德

1

1

2

2

科学

2

3



物理



2

2

化学




2

生命科学



2

1

地理

2

2



历史


2

2


社会




2

音乐

1

1



美术

1

1



艺术



2

2

体育

3

3

3

3

劳技技术

2

1

2


信息技术

2




周课时数

26

26

27

27

拓展型  课程

学科类活动类

5

5

4

5

专题教育

1

1

1

1

社区服务

安排寒暑假合计10次街道居委活动

周课时数

6

6

5

5

探究型课程

2

2

2

2

午会

每天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4

34

34

34







※拓展型课程说明:

(1)六年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体育1课时、活动1课时

(2)七年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体育1课时、心理1课时

(3)八年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体育1课时、社会1课时

(4)九年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物理1课时、化学1课时

※探究型课程说明:

(1)六年级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

(2)七年级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

(3)八年级英语1课时、化学1课时

(4)九年级物理1课时、化学1课时


附件二:香山中学高中2016学年课程计划

课程

科目

高一

高二

高三

基     础      型

语文

3

3

3

数学

3

3

3

英语

3

3

3

物理

2

2


化学

2

2


生命科学

2

2


思想政治

2

2

2

历史

2

2


地理

3

2


艺术

1

1

1

体育

3

3

3

劳技技术

1

2


信息技术

2



周课时数

27

26

19





学科类活动类

5

6

13

专题教育

1

1

1

社区服务

安排寒暑假合计10次街道居委活动

周课时数

6

7

16

研究型课程

2

2

2

午会

每天20分钟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40分钟

周课时总量

37

36

35






※拓展型课程说明:

(1)高一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美术2课时

(2)高二级语文1课时、数学1课时、英语1课时、美术2课时生物0.5课时、地理0.5课时

(3)高三级语文1课时、数学2课时、英语2课时、加一6课时、美术2课时

※探究型课程说明:高一至高三年级各安排2课时的美术专业课

附件三:上海市香山中学作息时间表

上午

745——800    学生进校

800——820    早操(周一升旗仪式)

825——905    第一节

915——955    第二节

1005——1010  眼保健操

1010——1050  第三节

1100——1140  第四节

下午

1230——1250  午会

1300——1340  第五节

1350——1430  第六节

1440——1445  眼保健操

1445——1525  第七节

1535——1615  课外辅导、体育活动


四、实施与管理要求

(一)基础型课程

1. 严格执行和落实上海市课程教学计划,(初中周课时34节,高中周课时35-37节,每课时以40分钟计),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和1520分钟的晨会课或午会课。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四十分钟,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不在于教学上的加班加点,简单重复,更不在于大量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扼杀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态度的基础下主动学习。继续开展以“精选、精编、精批”为目标的学生作业处理办法,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3. 抓教学的常规工作,认真备课、用心上课、合理布置作业、及时反馈、科学评价,要规范测试与考试这一环节,科学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要引导老师研究课堂教学,走出去,请进来与同类学校的老师进行对照、比较、寻找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赶上或超过同类学校教师的平均水平。要继续针对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精选精编练习,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美术教学要增加危机感和使命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渗透,研究从零起点学生的适应性和专业思想稳定性,要充分意识到选材面狭小所带来的成才机率下降的客观事实,要手把手,耐心,细心、用情、用心地说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

(二)拓展型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1.加强拓展型程的美育渗透建

学校立美教育特色在拓展型课程上得到了体现。强调在提高基础型课程质量前提下,重视知识拓展和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着力延伸教学功能,完成提高性课程的目标要求。根据《规划》的设想,学校在科学领域、人文领域和体艺领域等方面加强了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2.研究型课程的美育渗透为学生提供了审美实践和立美活动的平台

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基础上开设研究型课程,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加强实践性、参与性,强调在过程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探美创美能力。

附件三:香山中学高中2016学年拓展、研究课程安排


课程


类型


课程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课时

课时

课时









中西方美术通识

0.5



经典名著阅读指导

1



英语阅读

1

1

2

诗歌鉴赏


1


数学运用

1

1

2

阅读与写作



1

大师从这里起步

1.5

2






国学之美

1

1


古典诗词赏析

1

1


诗画同源

1

1


生活与气候

1

1


摄影

1

1


风景写生


1


书法

1



花鸟画

1



山水画

1

1


创新思维

1

1











素像头像


2



素描静物技巧研究



人物速写探究



2


水粉风景探究



大国崛起




6

环境与城市建设



时事点评



油画静物




2

油画风景赏析

2


素描头像技巧研究






瓷板画

1



脸谱艺术

1



美术颜料研究


1


新媒体与艺术

1



水彩画


1


雕塑


1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体现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在学校特色项目的创建过程中同步发展,体现学生特征、教师特点、学校特色,有利于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与特色学校的创建。评价表体现学校美育的元素,让师生围绕着“五美学生、五美教师、五美课堂”来检测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                                                

(二)体现多方参与客观公正的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对课程的评价,分别从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对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二是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主要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香山中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上海市香山中学

201691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当前在线人数:3825;累计访问人数:186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