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浦江之畔,风和日丽,春夏交汇,大咖云集。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美术名师工作室之间的相互交流,助力中小学一线美术教师的卓越成长,从而更好推开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育的新变革、新实验。在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市香山中学、上海高桥-东陆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的大力支持与精心组织下,由上海市瞿剑宛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浙江省曹建林名师工作室、沈永政特级教师工作室等联办的“2018长三角美术论坛”如期举行。活动邀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等专家到会指导。本次论坛共分上下两场,分别以“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创新设计”“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单元化教学”为主题,来自上海与浙江的瞿剑宛、曹建林、沈永政、徐韧刚、沈琪等美术名师工作室导师、学科带头人和学员到会论坛、点评及其教学展示,以探讨中外美术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最新走向,分享交流长三角地区美术课堂教学实验的最新成果,共同为振兴区域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NO1: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创新设计
一、活动开幕
一幅幅个性张扬的学生作品,一条条美轮美奂的艺术长廊。就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2018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之“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创新设计”主题活动在上海市拉开帷幕,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美术名师基地主持人瞿剑宛老师向大家致开幕词。上海市香山中学孙建国校长向在座的来宾及与会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特色并致欢迎词。随后,为钱初熹教授和张家素、沈永政、曹建林三位特级教师颁发了聘任书。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活动开幕
二、课堂展示
第一堂,由曹建林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中国美协艺术教育委员会优选非遗美术课程获得者、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桐乡市崇德小学王言芳老师执教《一块蓝印花布》。课堂上,王老师用娓娓道来的讲述,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并创造美的情景。引导学生们在“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蓝印花布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写体会”的方式表达对蓝印花布的探究或再创造。为大家展示了这一民间美术专题在学校美术课程中成为系列地方特色课程的追求与探索。
曹建林名师工作室带头人、桐乡市崇德小学王言芳老师
第二节课《造新楼》由浙派美术名师培训人选、嘉兴市名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杨月萍老师带来。杨老师的课堂正如画家王川的画面一样的简洁明了,学生在欣赏照片及画家作品中,探索画面的构成之美。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运用线条粗细变化进行创意表现,画作精彩纷呈,极具表现力。
浙派美术名师培训人选、嘉兴市名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杨月萍老师
二、专家点评
两堂课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和上海市特级教师张家素老师先后进行了评课,他们都肯定了两位上课老师的创新教学与课堂引领,同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和自己的思考。王老师的课堂,穿插了很多小游戏,不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实物加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获得五感的体验,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整堂课利用丰富的美术语言,从色彩、构图、造型、工艺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有深度。尤其表扬了“排工序”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试错中,加深对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认识。杨老师的课,将现实进行了提炼,画现实容易画抽象难。运用创新的素材组合,简洁的教学语言,让学生体会线条之美抽象之美。呈现的作品很有张力,并在给作品起名字的环节,升华了创作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点评
上海市特级教师张家素老师点评
三、特色微论坛
上午9:40许,上海市香山中学美术教师朱彦炜老师进行了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高考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微论坛。朱老师提出了:“高考美术教育的目标仅仅是美术高考吗?”等问题,引发在场嘉宾及老师的热议。他提出高考美术教育的短期目标是参加高考、考入大学,而长远目标则是以美启智。随后,在思想层面和策略层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高考的人文精神培养定位。并以美院考题引发思考,激起老师们的共鸣和反思。期间,朱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解说,不时让现场高潮迭起,老师们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结合现场香山中学浓浓的美育校园文化,朱彦炜老师的微报告,让我们穿越于海派美育特色学校的鲜活现场与未来畅想之间,积极勾画新时代美育的新道路。
上海市香山中学美术教师朱彦炜老师
四、特级微报告
上午11时许,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沈永政老师进行了主题为《“找点——拓思”美术课堂教学创新设计》的微报告。他与现场老师们共同探讨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目标不明、流程不清、方法不准、效率不高,并阐述了改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使教师全面的把握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独特的处理教材,创造的设计教学。最后,以杨月萍老师少儿科幻画创作的三个“金点子”,结束微论坛的分享。
沈永政老师的微论坛,以及来自浙江的课,充分展示了浙派美术教学的新风采、新智慧与新主张,赢得华师大博导钱初熹教授、著名美术特级教师张家素老师等的高度赞誉。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沈永政老师
五、蓝印花布捐赠
为了促进交流,浙江省曹建林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王言芳团队将《百子图》壁挂赠送给了上海市香山中学,以作留念,这为两地深度交流架起了文化之桥。
O2: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单元化教学
4月25日下午,2018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单元化教学”主题活动移师到上海高桥-东陆学校继续举行。上海市各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骨干教师、上海市美术青年教师骨干研修班学员以及浙江省曹建林名师工作室、沈永政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与学员约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上海市正高特级教师瞿剑宛老师主持。
一、师生版画作品展
与会教师观摩了“成长足迹”——高桥-东陆学校师生版画作品展。本次画展共呈现了一百多幅师生的版画作品,其中包括教师的版画教学范作、学生版画学习的过程性作品、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及学生的学习感悟。画展呈现了学生版画学习的成长足迹以及版画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使观摩者现场感受到了该校版画教学的显著特色和斐然成就。
二、单元化版画教学展示
高桥-东陆学校陈安和黄宇丹两位美术教师分别进行了单元化版画教学范式引领。
陈安老师执教的《故乡的桥》一课,充分挖掘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利用家乡的古镇资源设计了《故乡的桥》木刻版画教学单元。本课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上课伊始,出示了新场古镇的独特风景,陈安老师带领七年级的孩子们听、说上海童谣,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大师珂勒惠支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其概括和取舍的方法,为借鉴大师的表现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表现做好铺垫。随后让学生尝试用粉笔、砂皮纸的工具和材料对故乡的桥进行创意表达,完成版画黑白稿。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故乡的桥,增加对桥的文化底蕴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陈安老师执教的《故乡的桥》
黄宇丹老师执教的《印我心中的大师作品》一课,选自校本教材《我秀静物》单元中的第3课时,让学生在欣赏与比较中感受和理解大师塞尚的静物作品,并对大师的作品以版画的语言进行再度创作。在讨论与分析中,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制版进行修改、调整与完善,这一过程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传统工艺的理念在美术教学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并随堂体验手工拓印的乐趣,感悟木刻版画的印痕之美。
黄宇丹老师执教的《印我心中的大师作品》
三、美术教研模式微报告
浦东新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老师作《基于“以区为本”的美术学科教研》的微报告。瞿老师基于浦东大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区为本”的个性化美术教研模式,向与会老师们分享了其多年瞿老师提到了“分合式”教研,即集中式、分层式、分片区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课程化”教研,基于教师特长发挥与发展需求,鼓励教师开发“菜单式”区级培训课程,让教师成为培训者,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自主性、主动性;“信息化”教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打破教研时空界限;“研训一体化”教研,即教研员听课评课,教研员上示范课,教师评价教研员上课;瞿老师提出的“双体互动、教研融合、全面辐射”的美术学科教研模式,研究员与教师互为上课者、研究者、评价者和促进者,发挥了教研员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凸显了教师主体性。
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浦东新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老师
四、教师专业成长微报告
高桥-东陆学校的陈安老师作《与版画特色课程共成长》微报告。作为区骨干教师、美术教研组长,陈老师带领她的美术教师团队在瞿剑宛、沈学文两位区教研员的指导下,编写了版画校本教材,教研员对教材的单元内容、栏目及结构要素的设计进行全面把关与指导,每位小组成员承担各单元课题的编写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编写组定期召开交流会,在深入研读《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就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特点、学习活动的设计、版式的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议。小组成员在编写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否定与修改,精益求精,逐步完善,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印痕心路》版画校本教材。通过开发版画校本课程、开展版画教学实践、编写版画校本教材,经历了一个真实的研究活动,让一线教师从单纯的“教”转型到校本的“研”,让教师成为了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实践者和研究者。
高桥-东陆学校的陈安老师
五、专家点评、领导讲话
高桥-东陆学校张玉姝校长作学校版画教学成果的主旨报告。版画作为高桥-东陆学校经历十多年的艺术特色项目,特在课程、特在教师、特在文化。
高桥-东陆学校张玉姝校长作报告
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从“一节好课必须符合理念新、实践新”这个观点出发,对两节版画课进行了点评。他认为陈安老师的《故乡的桥》具有“教学材料新”“表现形式新”“技术运用新”三大特点,成功培养和孵化了学生创意思维。曹特就如何让课堂“更有学习味”“更有版画味”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找轮廓,画剪影,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和夸张方式画剪影;看细节,画生动,引导学生用概括简约的方式画细节;选刀法,画肌理,引导学生用版画的语言深入表现作品”。黄宇丹老师执教的《印我心中的大师作品》具有“技术运用新”“学习方式新”“课程内容新”三大特点。黄老师运用翻转课堂,创设氛围让学生尝试“自主学”“思考学”“交流学”“做中学”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黄宇丹老师的《印我心中的大师作品》是一堂有思想、有思考、有实践效果的美术好课。
曹建林名师工作室导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建林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认为,陈安老师执教的《故乡的桥》一课,将古诗与版画相结合,体现了跨学科教学。陈老师的作业设计能运用新的工具和材料,通过构思起稿让学生去体会木刻版画黑白灰的关系。黄宇丹老师执教的《印我心中的大师作品》一课,微视频的使用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修版的过程,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传统工艺的理念在美术教学中得以很好的体现。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
上海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徐老师认为,美术学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主题单元化教学的整体设计,再进行单元化的教学实施,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处长马春馥表示,艺术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影响相当深远,艺术让孩子拥有腾飞的翅膀。高桥-东陆学校经过多年的版画教学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了独特的版画特色。浦东新区政府管理部门将会制定更好的机制和政策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为学校艺术工作创建更大的平台,让学校展示艺术成果,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处长马春馥
结语
2018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打破地域阻隔,实现了省级名师工作室与区域教研机构之间“互联互通、智慧分享、共同发展”的主题化联动研修愿景,进一步加强沪浙两地的交流与学习,在智慧交流中共同提升美术教育的品质。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构建中小学美术教师卓越成长的一带一路,较好引领了区域美术教育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