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校园生活 > 学生社团

用镜头诠释历史建筑之美,用足迹寻访文化遗产传承

作者:上海市香山中学     发布时间:2014-5-7 点击数:3728
高一(2)班  颜卿云 廖海珏   在指导老师姚老师的带领下,近期我校红叶传媒社团开展了一次对上海老建筑的寻访考察活动。我们从香山路经思南路一直步行到田子坊。比起沿途摩登的现代建筑,更吸引我们的是那些被改造的老建筑和未经修饰的老建筑之间的差异。   其实从外表上看,它们都各自诠释了历史独特的美。可是当我们有幸去参观了那些还在被利用的老房子时,却无意之中发现了另外一种感觉。   在香山路那条老街上,路边的车辆很少,人也不是很多,午后的阳光透过随意交错的树叶散落在幽静的小道上,偶尔会有几辆自行车悠闲地从我们身边骑过,哼着小曲儿,停在拐弯口用老房子改造的精致小店旁。继续沿着小道走,发现前面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围坐在一起,谈笑着,喝着下午茶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在路的对面有一家年代久远的医院,我们带着心中的好奇跟老师一起走了进去,不知是一时兴起还是怎么的,老师跟医院的门卫聊了起来。门卫向我们介绍说这家医院年代已经蛮久了,房屋的构造也是民国时期的样式。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少,那里护士的制服也是同样的风格,仿佛想要刻意地去保留和延续以前的那种感觉,医院的墙上到处都是爬山虎的印迹,门卫继续向我们介绍这里的历史,他的口吻就像是和老朋友之间拉家常一样,让我们感到亲切,从他脸上的笑容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对这里的满足感。   田子坊就在不远处只隔了一条街道。人群簇拥在一起,各种来自不同国度,拥有不同对美与艺术时尚见解的人们都聚集在了这里,仿佛是想从这里得到对艺术认识的进步,并与之产生共鸣。田子坊是老式建筑修建而成的,虽然拥有了不同于历史的光鲜的外表,但还是保留了老上海里弄的味道来。据说“田子坊”其实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据史载,“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用意自不言而喻。使得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这里还在使用三、四十年前的绿色信箱,在这种环境下,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艺术美感来。老虎窗也是上海老建筑的特别之处,老师介绍说老虎窗是英语“roof”的沪语谐音读法,又称老虎天窗,开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用作房屋顶部的采光和通风。   我们跟随着老师试着探访一处老式民宅,那里的廊道很黑没有灯,即使是在早上还是觉得看太不清眼前的路。楼梯阶级很窄,斜度也颇有些厉害,走上去有些许不安的感觉。楼下一位摆摊的阿姨说这里大多都是楼下开店的人居住的,因为这里求租的人多,虽然条件差,房租也不便宜,一间小房的房租几乎抵得上浦东一套大房的房租。有的年轻人小夫妻孩子共租一小间,让孩子睡上铺,凑合着过日子。我们问那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租房子,她苦苦地叹了口气说大多就觉得这里的钱好赚,住附近图个方便罢了。我们环顾了下四周,据阿姨介绍说,我们登上的这个二楼的仅不到两平米的小阳台只有一个厕所的隔间,其他都是露天的,这里平常是用来洗澡洗衣晾衣等的,有时还要在这里做饭,小阳台上也不怎么干净,小虫子和过街老鼠算是常客,听得我们一正寒心。再从这里往下望去,两楼高的视野不怎么宽敞,楼下人拥人挤的情景看得有些塞心,也开始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有了幸福和满足感。   想到下楼后我们看见一家以猫咪为招牌的咖啡店,被两只爪子紧贴在玻璃门上一动不动的猫咪所吸引,走近才发现居然是只活猫,还有着暖人的温度与心跳。可它的爪子被紧紧黏贴在了玻璃上,导致她几乎无法行动。突然感到心凉了半截,感觉这里的人们似乎都被一种叫利益的雾气迷糊了双眼,然后就再也看不清什么了,总觉得心里空空的,却又指不出是丢失了什么。同样是美,同样是诠释历史的美,为何一种美能让人感到安心,而另一种美却给人一种迫于被逼紧的忧心。   香山路和田子坊近在咫尺,可同样是美,就像隔了一道墙一样:墙里是不愿过去的怀旧的美,墙外是追赶顶尖的时尚的美。可总觉得墙内更美的是人心,想到思南路上的思南公馆,那里的人似乎是向往着追求这一种安宁、平静、悠闲、无虑的幸福感,想想这也许正是墙外的人所得不到,却想要得到的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古建筑已越来越少了。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去延续这一种永恒的美呢?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当前在线人数:1500;累计访问人数:15006041